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原创】中国思想家去哪里了?--兼谈黑某先生一个被书毒害的草根学者

2017-06-01 作者SZZZ 赵士林文集

 


 

网友都在找,中国思想家去哪里了?


中国思想家去哪里了?有时惊叹,语言的精妙,一句话的多层含义。如合理本是合乎道理,后来等同于正确,但“存在即合理”又不能理解为“存在的都正确”。表面是精妙,本质恰恰是不准确。


 

黑某先生是一个目前公众号比较热的草根学者,他自吹自己的公众号最有思想,并说自己看过太多太多的书。最有思想的,呵呵,那就读一读,全程的发力过猛,他想当思想家想疯了。
看了几篇没有意思,取消关注。
有一类人叫民科,民间科学家,这些民间科学家手撕牛顿脚踢爱因,每每有颠覆传统物理,得十个诺贝尔奖的伟大发现。同样,人文界也有很多这样民学,民间学者,以前发声渠道不畅通,现在自媒体兴起人人可当评论员,其实我也算半个民间学者。但我从来只是说说,野路子,也不按学术套路来,也不认为自己就对,也不想说教,也不要当救世主。而这些民间学者他们是想成为真正的学术学者、思想大家,就像民科梦想成为中科院院士一样。


 

黑某先生的最大问题有两个,第一,他那个算思想吗?我觉得只能算于丹式的感悟吧,加上自己一点生活常识(有的还不对),加上一点心灵于汤,再模仿名家写几句话,就有比肩大师的幻觉了。第二,治学不严谨,知识来源很杂,许多是道听途说,引用别人的和自己的原创分不清,总把学习别人的东西换个包装就当成自己的,就像买了可口可乐你在外面贴个黑某标签就成黑某可乐,拿来别人CPU打磨之后贴上龙芯,名厨发明出菜品你浇上你的于汤就是你的菜。这种高级抄袭,微信公众号界很流行。你说抄袭,我不抄袭你字句,我抄你的思想。你有啥思想,我就有啥思想,都是当代伟大思想家啊。


 

这个很像那些传销出身的国学应用大师们,背几个句子,硬伤百出的胡说,易经道德经地漫天放炮,开始忽悠。养生大师告诉你要生吃茄子,自己脑中风,武术大师告诉你隔山打牛,力推三名大力士,还余力气和90后小妻缠绵。时间一长,这些人还真觉得自己是大师了,有探窥天机之智,有悬壶济世之才,有炮打双灯之力。


 

另一个白云先生更为典型,道德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古今中外就没他不知道的。看了一篇经济的,90%和牛刀时寒冰雷同,我不太信是时寒冰看他的,我也不信是纯属巧合。正规学术,引用他人思想是要注明出处的。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就是抄袭,许多读者没读过那么多东西,所以还以为是白云先生自己写的。白云先生解读道德经,诋毁佛家,遇到道家学者被打脸,遇到佛家学者又被打脸,最后自己说,我这是我自己的感悟,又来于丹耍无赖那一套。


也是各路骗人大师的惯用伎俩,我不管你,这只是我的感悟。上面两位和于大师、南大师不是骗子,但有随意意淫和不知几斤的放纵。


 

许多东西是有定论的,比如暴虎冯河,只有南怀瑾会说,一只暴躁的老虎要跳过河,个人感悟只是对自己胡说八道的借口。知道就说知道,不知道就说不知道,拿不准就说拿不准。


总结一句话,大多数草根学者就像民间收藏家,一屋子藏品,没几个真货,糊弄群众可以,糊弄内行只能贻笑大方,摆正心态和位置是健康的。

传播错误思想和传播谣言本质上是一样的,但更难鉴定,我们目前社会上,各类垃圾思想占大头,正确的正统的思想却很难推广。这个很普遍,你看看考试就知道了,正确答案就一个,错误答案却是千奇百怪,你抄同学的也不一定对,但你还是要抄。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生了病找10个中医开10个药方,很多时候被过度解读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个状态。这是信息多元化的必然。有许多东西是不用创新也不能创新,但为了与众不同而故意创新,硬挤出的思想和硬挤出的粉刺是一样的,会留下难看的疤痕。


 

黑某先生被书害了,在长期自我洗脑过程产生了我是大师的幻觉。他如果不吹牛,慢慢发力,还是一个不错的作者。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的努力,就容易自找麻烦,如想当大师的余苦旅,陈无极。大师之梦是每个文化人的追求,如人文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。


 


 

纵观建国后1950年到2030年,之间中国只有一个人没有任何争议。赵士林先生曾评价过,李泽厚是在一个不应出现思想家时代出现的思想家,也写了一本二十世纪大思想家大学问家的书,把李列为其中,也是建国后唯一的思想家。事实上,这是有“风险的”,也有许多人借此疵责赵无限吹捧自己的老师,但三十年过去了,风险似乎已成定论,依然难找出一位加进去。可能现在李泽厚的名气不如李泽楷或二线演员,某个网红,但若干年之后谁还知道哪个网红呢。时代已经过去了,已经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有李泽厚那样的学术声望、世俗声望。甚至现在就是世俗声望和学术声望相反,百姓愈喜欢,学者愈鄙夷,这个和文人相轻没有关系,也不见谁轻钱钟书。


 

到了90年代,“思想家退场,学问家登场”,这里的大背景是思想之流不再干涸反而有点乱,而学问家背后的娱乐功能还是非常丰富的。老百姓还是喜欢找乐子,思想性东西看着累人,还是看故事好。而且越来越懒,以前还看七大本白话通俗历史,现在就是看漫画,看动画片了。学问家的背后不是学问,而是故事,就如《故事会》《知音》盛行,现在的百万公众号发的还是这类东西,微信版知音。没几个人在意钱钟书的管锥编,季羡林的外国文,国学里的深刻哲理,民众看的是围城,散文,鸡汤故事,名人轶事。国学的火热本质与追明星、听鸡汤没有区别,别高估民众。所以才有,越通俗甚至庸俗,越胡说越受到追捧的怪现象。龙应台质疑于丹,这水平在大陆为何这么火,同行告诉她,大陆就这水平,不奇怪。


 

有形的思想家不在公众视野内,无形的思想家一直都在,在私有制(资本)火热的今天,中国和五十年代的美国是一样的,一样的社会问题、躁动和荒诞都会如期上演,加上中国特色的民族性格,让这一切变得光怪陆离。


 

思想家在2030年之前不会再出现,即便有也会去哪里了。2030年之后会有一个8090后出生的人,完全接受新思想,新不一定好,但它是新的。
(一个人旧有的思想一旦形成,无论他接触多少新鲜事物都是无用的。中国的美学已经是自娱自乐的美学,根本理解不了现在世界的丰富。原因为何?把持美学的学者们,永远也理解不了动画、动漫、电影、综艺、追星、电子游戏,小电影是年轻一代的生命一部分,美学已经脱离现实20年。)


 

思想家要有三个条件:第一就是原创性和新鲜度,这一点是黑某先生之类就洗洗睡吧,从这一点10分满分,我给7分。第二就是影响力,如果没有影响力,一切免谈。任何思想都非首创,唯有足够的影响力才可以确立其地位。就像人们记住了瓦特、爱迪生,却无视瓦特前任和特斯拉,纵观1950至2010年间,有这种影响力除了政治人物,只有李泽厚,我给8分。第三就是对未来的指导和预见性。无论是“情本体”“吃饭哲学”“告别革命”李泽厚的思考是有意义的。我给6分。李泽厚的思想也不是没有缺陷和缺点,但如果更激进,可能会刚而易折,现在反而是各路妥协的结果。


 


 

说实话,我认为李泽厚先生作为中国1950之后的无争议的思想家是一种侥幸,是中国的侥幸,也是他个人的侥幸,还好有这么一位,能拿得出手的。西方只认两个人,建国前的冯友兰,建国后的李泽厚。但扪心讲,我并不惊艳,就如许多学者那样,总感觉不是太满意,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心情。这恰是一个大时代背景的必然和悲哀。中国特殊的情况造就了只有这么一位思想家,过去几十年没有思想家,现在也没有,到2030年或许会有。


我倒不对这个时代没有思想家云出而有遗憾,一般乱世出思者,现在没有反倒是好事。中国三千年,能说出名字的也是那么几十位,正好是五六十年一位,符合正常概率。


现在,没有思想家,没有大师。
目前的传媒模式,不可能有一位纯思想学者有足够的曝光率,换句话说你上不了头条。一个学者的影响力不及一个网红、二流演员。所以不必惦记什么思想家了。
第二,思想多元,让任何一种思想(无论对错)都很难被过半人数接受。当然,还有教育、意识、先入为主等问题,篇幅所限不一一谈。
第三,没有思想家,没有大师反而是一种进步,过去大多数人愚昧,思想家的作用突现。现在大多数人受教育,有个体独立想法,不受引导,也不见得是坏事。

但历史是这样,时代变革之时一定会有一个或好或差的人出现,解释一下当前的混乱。我们在等待。

仅仅个人观点。
 

-----
黑某先生的思想


 

秦浚川 20小时前
此文作者十足的愚味,把转基因和地沟油混为一谈,实际上地沟油做肥皀合法,转基因是生物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。
回复  ? 2条回复

sandyleeeli 13小时前
我觉得深思熟虑的善良和不加思索的作恶才真正可怕!

独耳聋1 10小时前
疯狂的贪婪、伟大的愚弄、信仰的宗教式堕落,是邪教毒害人类的土壤

123har 12小时前
此文作者自己就是傻子认死理。认定转基因有害了,就再也不想多了解一分一毫的真相了。

二十四名学者眼中的李泽厚


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思想家与大学问家---经典文丛


 纪念屈原---谈知识分子不宜做官和科学家执政
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